2011/08/18

重返馬賽

距離上次意外造訪馬賽之後已過了四個多月,我們這次是裝備齊全、全心全意地要來遊覽馬賽風光,順便裝一下當地人保護台灣補給團的安全,好吧,我是真心覺得馬賽並沒有想像中危險的;外加她身為法國第二大城市以及一個數千年古港,其萬種風情實在是百看不膩。


咦!這不是Arles的展覽牛嗎?怎麼被鬥逃到這來了。
再看一下這候車大廳,
比桃園機場的航廈更像航廈。
馬賽也有座小凱旋門,而且名稱竟然是Porte d'Aix
但這不是重點,如果您自覺膽量夠大的話,就走過這道門,
到對面的異國市集參觀選購,有自動步槍的話記得順手帶著。
夏天的地中海,似乎比起春天的又更藍了些,把île d'if (IF島)襯托得更孤立無援。
來馬賽照例也要登上聖母院眺望Vieux-Port
舊港口的堡壘不用移軸處理就有小人國的fu
非周末的Notre-Dame de la Garde比較不擠,可以從容拍照。
海港的教堂當然要有海港的裝飾。
舊港邊也要停一艘舊船意思意思,
乍看之下還以為是之前颱風停到基隆港的那艘安達魯西亞號 (Galeón Andalucía) 呢。
週間的馬賽逛起來真是舒適。
Vieille Charité (古救濟院)也是不能錯過的景點,
可惜剛好遇上奇怪展覽,許多動線被封,
只好靜下心來欣賞古老的大鐘。
樓梯間的門竟然是開著的,所以上來欣賞一下二樓迴廊。
中間的小禮拜堂也門戶大開,歡迎光臨!
逛馬賽怎可以錯過Cathédrale Sainte-Marie-Majeure de Marseille,這間根本就是航空母艦教堂。
在這麼莊嚴安靜的氣氛中,我..............小睡了一會兒,
讓台灣補給團逕自參觀。
航空母艦教堂旁的工地,看起來很像是填海搞出來的新生地。
從另一個角度看舊港、還有山上的聖母院。
路牌還是門牌?
在輕軌電車上看著地圖要找Palais Longchamp時,
坐在對面的馬賽老夫婦開始跟我們法同英講地指導,
教我們不要在Longchamp站下車,
而應該是Cinq Avenues(五條街?)站,
下車後我們走進一個奇怪的公園,
因為就我們四個觀光客樣,還是黃皮膚亞洲人,
其他人盯著我們猛看,讓我們渾身不對勁,
也開始懷疑那對老夫婦的指點揪竟是否正確!?
之後稍微往公園深處走進去,我們得到了答案,
我們真的進到了Palais Longchamp,原來我們是走後門了,
而剛剛經過的公園顧名思義就叫Parc Longchamp。
這隆尚宮感覺不大,但卻相當雄偉,特別是水聲隆隆作響,
替炎炎夏日的旅行開了一點冷氣。
宮殿的正面就是壯麗的噴泉池,望著望著一下就入神了。
這些噴水燭台如果全面爆發的話,那畫面肯定讓人無語問蒼天了。
Palais Longchamp et Arc-en-ciel..........
逛完走出大門,走沒幾步路就到Longchamp電車站,
慶幸我們有聽懂老夫婦的指點,他們一定是在地狼啊!
這樣的下樓梯式旅遊法稍稍地減緩了我們被疲勞壓垮的進度。
回到火車站,赫然發現大階梯雕像上有人被處死了(誤)
適合嚇退無膽的觀光客:馬賽很危險的,你們還是回火星吧!
但若要我評論的話,馬賽至少是四顆星的旅遊景點,
如果滿分只有三顆的話...............

2011/08/17

斷橋、隆河、教皇宮

Avignon這個green guide上三顆星的城市,五年前我只用亞洲人遊覽方式匆匆造訪:停車、照相、落跑。沒有留下太多印象,剛上工的前幾周,cafe break時同事間總聊起周末去哪裡玩,一聊到Avignon,大家就會不約而同地唱起他們耳熟能詳的童謠Sur le pont d'Avignon (還不分國籍喔),姑且稱之為斷橋之歌,同時也成了我學會的第一首法文歌曲了。


巴士總站是在城牆外,所以要參觀Avignon市區得先進城,
歐洲人真自制,打起仗來還是把古蹟保存得好好的。
Avignon的Hôtel de Ville大門敞開 (因為我們是星期三來的),
所以我們打算進去找一下.......... 廁所。
喔啦啦,要是台灣鄉公所也這樣蓋,
立法委員肯定很不高興 (我的那份油水呢?)!
吵著要油水的新聞應該可以播上兩周。
Aix-en-Provence的大噴泉上面三個雕像,
其中象徵藝術的就是指向Avignon,
Avignon最有名的藝術活動應該就是戲劇節了吧!
每年戲劇節的時候,劇院這兒應該是熱鬧非凡啊。
就連假裝有人在家以預防小偷都弄得如此有藝術。
Palais des Papes,五年前我來的時候,
有位同行德高望重的學者憑其過去經驗建議我不要進去,
當時我甚為遺憾,所以這趟特來弭補一下,
不過這時候我們再度犯了一個錯誤:決定先去斷橋。
(罔顧現在沒啥遊客........)
老婆婆撒出大把的麵包餵食流浪鴿子,順便挑幾隻肥的今晚加菜
這天空藍到窗戶都變成透明,透過去了。
從路邊看,這段橋似乎也沒多長,要修起來應該是很容易才對。
橋頭的展覽室裡可以找到這首Sur le pont d'Avignon,還附譜勒。
其實人家這橋是有名字的,叫做
Pont Saint-Bénezet,顧名思義,就是Bénezet蓋的。
從另外一面看向Pont Saint-Bénezet,儼然一幅南法好風光。
中世紀歐洲人很迷信的,因為河水氾濫,
所以橋中間也要蓋教堂。
這種地方總會激起我想玩龍與地下城(D&D)遊戲的興趣。
橋面並沒有很寬敞,旁邊就這樣的欄杆圍起來,
怎麼都沒聽說過有觀光客掉下河去的新聞。
Avignon看起來比較現代化的一角,那新橋估計是肩負起斷橋過去的責任了。
河水看起來有些優氧化,不知道是不是還氾濫成災呢?
斷橋處最適合自拍了。
旁邊那個離欄杆有點距離的就是我家的極懼高老婆大人。
這地方不來張全景,我還對得起這內建PhotoShop的相機跟教皇嗎?
從斷橋上可以看見一瞥Avignon舊城區。
中世紀導覽裝備,又大又重,很適合拿來防身,
我轉到最大聲,坐下來休憩順便聆聽Sur le pont d'Avignon,
有興趣聽聽看的請點擊下方影片。
超好用的語音導覽棒,既可學習知識,還能保健禦敵,
為保護表演者肖像權,照片已經過變形處理。
噴泉就是鴿子喝水的地方。
先前所謂的決策錯誤就是此情此景,
看看現在要進教皇宮的人潮,真應該一大早來就先進去的,
突然有種凡爾賽宮的陰霾湧上心頭。
還好這邊的人效率高些,加上教皇宮空曠,所以沒有等超過半小時我們就成功進入了。
偌大的教皇宮走得人累死了,加上前面四五天的巴黎健行,連咩仔也累得躺在肥肚上休憩。
在單調老舊的教皇宮內鋪上這綠草坪,
很適合踢足球吸引觀光客。
古老的大鐘,現在都靠電力敲響了。
教皇宮裡面沒啥好拍的,只好捕捉一些窗邊剪影。
這個景也許真的需要單眼才能把那光給抓住,
但如果為了抓住那道光而用上單眼,人生就太沉重了。
教皇宮內宮裡面還有另外的展覽,
這海報應該是要在提醒我們腳有夠酸、腰有夠累的。
住這麼大、這麼高的建築教皇不會很無聊嗎?
我一路被咖啡的標誌吸引來到了屋頂,也跟眾人走散了。
教皇宮旁邊就有一個聖母院,
聖母院一定要有金光閃閃的聖母像。
(怎麼有點類似媽祖廟?!)
從教皇宮屋頂俯瞰整個Avignon,摩天輪、斷橋、愛作亂的隆河都盡收眼底。
教皇宮前大廣場,天氣這麼熱,很適合歐洲蜥蜴們躺著曬太陽啊!
這夜行神龍在不同建築似乎都有所不同,也許反映著不同時代的建築藝術。
在集合點等待失散的眾人,順便剪點影。
怎麼紀念品區有一個大隔間只賣酒!難道教皇宮轉型成酒莊了?
走出皇宮,深深覺得之前那位德高望重的學者是對的,如果沒有特別對宗教、建築有興趣,
我想應該是把時間省下來晃晃Avignon吧。
重要人物一次入鏡。
五年前我在同一個視角拍了一樣的相片,印象中春天的Avignon天空更藍,
抑或者,現在手中SONY相機的G鏡太爛了(我的確很是不滿意這鏡頭)。
十倍望遠之後可以看見遠方的城堡,似乎也相當壯觀。
儘管距離回程的車班還有點時間,
我們大夥雙腳都不聽使喚無法行動了,
所以究竟找了個水池休憩一下。
路過Avignon火車站,我們是要去巴士總站搭巴士回A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