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7

義大利,開車上路

這趟義大利之旅只花了短短三個月規劃,完全失去了法蘭西的度假精神,對歐洲人來講,今年六月開始規劃隔年暑假旅行都略嫌倉促了。儘管時間不甚充足,義大利同事還是趁著七八月路上沒啥人車,抓著我練了三四次手排,感謝各路神明保佑,最終讓我們一行三人安全到達目的地!


就這樣無感地通過了義法邊境,到達義大利境內了。
進入義大利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衝到休息站喝杯咖啡,呼呼,在法國境內忍好久了。
儘管是個小小休息站,還是好喝新奇又好玩。
忍不住點了卡布奇諾來喝,看看在義大利不喝expresso會怎樣。
結論:還是乖乖喝expresso吧!
好貴好貴好貴的CD,每張都20€上下,台灣物價真親切。
喝完上一家咖啡,到下一家喝去。
這家明顯擺設比較混亂,但看在有賣禪意馬殺雞的份上,稍微讓店內擺設曝光一下。
神明保佑、大家保重~~~~
到同事家前的最後一杯咖啡,才十月天,就已經有點冷,義大利東北角天氣果然沒有普羅旺斯好。
來義大利一定要習慣的喝法,有些地方站著喝還便宜許多呢。
據車上的"當地導遊"說,這山頭過去就是奧地利了。
生平吃過最棒的lasagne,夠大塊,太好吃,這輩子要是沒辦法再吃到這樣的lasagne該怎辦!
重點是這只是第二道前菜,或說,第一道主菜,而通常義大利餐要吃兩道主菜,嗯嗯,這才是長壽之道。
本來以為是同事媽媽親手做的,後來得知是菜市場上面賣的。
蝦米!隨便上菜市場就可以買到這種東西,我開始後悔為何是去法國而不是義大利工作。
主菜是魚,喔啦啦,自從來到歐洲就很少吃魚,一方面太貴,一方面料理不易,這道魚讓我想家了。
而且lasagne過後,老婆大人早就吃不下了,所以我嗑了1.3份lasagne跟1.5份的魚。
同事媽媽贈送的甘草根喉糖,味道讓老婆大人相當害怕,但我覺得很好吃。
吃完飯,到小鎮上的小酒吧喝一杯,幾乎跟全鎮的年輕人都認識了,一夜好眠明天準備出發去威尼斯囉。

2011/10/02

不常見的Aix角落

趁著老婆大人的大學同窗來訪,週日我們再度踅了一回Aix,而且這次還幸運、成功地闖入了聖堂密室,算是把聖救主大教堂 (Cathédrale Saint-Sauveur)給徹底摸透了。


首先印入眼簾的...... 不是教堂,
這其實是我們家走廊上的天窗。
這個樓梯間本來是可以停放腳踏車的,可是某天竟然收到物業的信,提醒大家這裡不可以停腳踏車。
Aix的法院其實就在我們家幾十公尺外,這現代式建築看起來就像是監獄,讓你有還沒進去就出不來的感覺。
這看起來像是悠遊卡的配色,其實是家髮廊,還以為連公子生意做到這兒來了。
因為收銀員去上廁所了,意外地沒付錢逛了一趟這博物館。
跟中華民國一樣年紀的博物館,不過其實裡面沒啥東西,看官們能省則省吧!
有夠累的一頭狗,大喇喇地躺在馬路中間睡覺了。
非常讓你有印象的展覽,還提供當場畫給你的印象,實在是太.......... 令人激賞了,
不可否認他們發的宣傳小卡很實用,我掛在廁所的衛生紙捲上,每每坐在馬桶上看得出神了!
遇到過很多老人繪畫團,只能說,這東西真講天分,
從小生活在法國這種地方,除了很會打嘴砲之外,
藝術天分真是好得沒話說,隨便個其貌不揚的大媽,
都可以畫出讓你想買下的藝術品。
重點到了,你沒看錯,這地方就是在聖救主大教堂的裡面,有個獨自的稱呼Cloître Saint-Sauveur
點進去你還可以看到它獨有的Wiki連結呢!今天剛好讓我們碰上了專人導覽的行程,還是免費的喔。
嗯,只是是法文導覽~~~~
這一根根的廊柱都相當有故事性,因為導遊幾乎每一根都介紹了。
故事當然就是圍繞在這些奇形怪狀的柱枕上,
或動物或人或神,似乎都訴說著近千年的故事。
從教堂裡面看教堂外面,真是奇妙。
雖然整趟聽下來實在是有聽沒有懂,但我還是仍要、硬要下個"不虛此行"的註解。
逛Aix當然不能錯過這個Pavillon de Vendôme,這地方感覺不論何時去,都會讓你心情舒坦,
就如同火車上每天都聽到的,Bonne fin de journée!

2011/09/20

第一次剪頭髮就上手の才有鬼

值得紀念的一天,紀念我那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我先是在網上查了一下中文法國理髮,看來看去全都是在巴黎,索性直接到Google Maps搜尋"coiffure, Aix-en-Provence",出現了紅星點點,從住處開始擴大半徑雷達式掃描,就在離家約五分鐘步行處,我看到一家叫JB coiffure的理髮店,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啊,就決定是你啦,BJ...... GO!

下了班,我走到了店門口張望,這兒的理髮店通常都會把男女的價目清楚寫在門外,但就在我僅看到女性(的價目)時,店內的一個中年男性對我笑了笑、開了門把我給請了進去,當下我也不好意思說純粹只是路過打醬油的。

迎面走來一個年輕小姐即刻招呼我坐上洗頭台,順手把我的背包給拎走,一切都發生得非常順其自然,好像大家都認識我一樣,我試著跟她解釋我沒有預約,她說沒關係。然後我問她會不會說英文,她說不會。但洗頭期間出乎意料地她問了我一句 is water okay?

接著我還是不死心地問了設計師她會不會英文,a little? 試著溝通之後,大概比我的法文還要再little些,所以我只得跟她提議:這樣吧,秀張照片給你看,妳就照著剪如何?她於是很認真地端詳了照片(或只是愛演?),銘記在心之後開始動刀,期間她開始試著與我交談,就如同一般設計師要試著與客人交際,於是我也把早就背得滾瓜爛熟的自我介紹跟她講了一遍,然後..............就講不下去了。

一陣靜默之後,她拿出鏡子照了照後面問我這樣型嗎?當然型囉,在法國剪的頭髮哪有不型的,還上了膠呢。付錢時,設計師親切地遞給我名片(想必是22€在親切囉),教我怎麼打電話來約RDV。

Merci beaucoup, au revoir!!

2011/09/04

順便經過一下Nîmes好了

拜滂沱大雨所賜,我們決定早早放棄佔領Carcassonne,回Aix的路上稍微繞道經過Nîmes、碰碰運氣,那兒畢竟比較靠近普羅旺斯(但還是屬於Rousillon的範圍)。Nîmes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基本上就是羅馬人佔領過,重點發展城市之一,當年羅馬帝國要從義大利到西班牙時必經之地,足可想見當年的繁華,兩千年後,羅馬人留下的一堆遺跡,又再一次帶動了這城市的旅遊經濟。


咩仔高速公路上搏命演出鬥107獅。
高速公路是咱們的好朋友,很多廁所休息站,不用錢還很乾淨,這根本就是天賜的恩澤!
(當然也是因為高速公路有貴死人的過路費。)
到了Nîmes停好車之後,步行進入市區時,經過了Nîmes的Préfectures,
這間Préfectures很特別:特別醜、醜得很特別。
目的地當然就是羅馬競技場,不過先經過了這紀念一戰死者的牌坊,
Monument aux morts de Nîmes。
據說這門還有來歷的,上有引述大文豪Victor Hugo的詞句。
不過我比較欣賞的是這把劍。
裡面寫滿了戰士名字,但這樣鎖起來,親人就沒辦法進去獻花啊。
噹噹!保存完整(當然經過整修)的羅馬競技場l’amphithéâtre de Nîmes。
下大雨,所以即便是如此完整漂亮的競技場,還是乏人問津。
這鬥牛士該是某場鬥敗了的人被直接做成的標本吧!您以為每次都是人贏嗎?
從外觀上看,大概是被火燒過,要不就是整修時,
故意用上了火烤濾鏡增添歷史感。
到競技場走廊上躲雨,不過卻沒有燃起我們進去參觀的興趣,
主要還是這地方跟參觀過的Arles競技場大小規模相似,
次要的是小弟其實五年多前也來過這兒了。 :P
沿著競技場繞一圈,然後就發現餐廳林立的廣場,然後就忍不住肚子餓了。
找了間像樣的餐廳開飯囉,這鍋moules是前菜,lasagne才是主菜,吃得相當過癮;
點moules是為了彌補昨天在Montpellier看到Chez Leon卻沒去吃的遺憾。
下雨天的法國貓應該也很無聊。
這間叫做Église Saint-Paul de Nîmes,最近逛教堂逛得有點累了,否則下雨天進去休憩一下也是不賴的。
對照我五年前看到的Maison Carrée,法國終於把以前留下來的髒污給清乾淨了..........
不是這樣整修的吧,搞得這神廟現在好像複製品、山寨來似的。
進去參觀又要門票,法國經濟真的不景氣。
記得當年只有天花板是整修過的,現在很明顯地整間徹底換了衣服,耳目一新,就跟新蓋的一樣。
可以想成是窮酸版的露營車嗎?所以下雨就慘了,連主人都不知道逃到哪去?
Cathédrale Notre-Dame-et-Saint-Castor de Nîmes
基本上又是個歷史悠久的聖母院,
但我們決定繼續趕路不造訪了。
這位老先生不知道哪位?但馬賽克弄得挺好的。
藉這大戶人家來複習一下法國三要素:Liberté, Egalité, Fraternité.
自從看了歐洲建築,強烈懷疑這裡跟獵人頭族有關,
連個時鐘邊都這麼多個頭。
Nîmes的旅遊中心很難找,晃了一大圈才碰上,門口這標誌似曾相識,應該是別有用意吧!
一些路邊的欄杆上也都烙上了這特殊符號。
這鱷魚怎麼很眼熟?是活的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金鼻鱷魚啊!原來歐洲人跟台灣人一樣迷信,鼻子被摸成金色的了。
有鱷魚,當然也要有棕梠樹,
還好在離開前發現這座城市的圖騰。
競技場不遠處有個大廣場,Esplanade Charles de Gaulle,整修中,
不過從Google StreetView上看卻是新新好好的,看來是大發觀光財之後,以整修之名、行抽油水之實吧!
(但wiki上又說現在正在整修,相當及時的更新。)
廣場上的噴泉其實另有其名Fontaine Pradier
這些雕像其實都有其象徵意義,決不是為了撈錢而刻的。
(通常下方四個雕像象徵四種東西,或者四個方向之類的....)
經過火車站怎能不照一下,不過這個站也是沒啥特色,趁著天色還早,雨勢稍歇,
我們決定殺去Pont du Gard (其實主要也是順回家的路啦)。
噹噹,這趟舊地重遊時的天空、水道都不太給面子,要藍天沒有,要豐沛的水流也沒有。
Pont du Gard真的是個很屌的地方,這玩意可是西元前就讓羅馬人給蓋起來了。
它的主要功能就像現代的水管一樣,利用兩城市間地形高低差來進行長程運輸水,西元前??
如果台灣也要蓋這種東西,到最後總工程時間會是原來規劃的八倍,原因是這樣的:
現代人自恃高科技,所以從兩頭開始蓋,但因偷懶偷工減料,正常情況下工期應該只是預期的四倍(可接受啦),
運氣不好的是,開工的時候請來動土的政客八字不合,兩頭最後沒有合起來,所以只好繼續蓋下去,
噹噹!追加了七倍預算之後終於有了兩條引水道,還是可以接受的(台灣人民真友善)。
沒啥水,wiki上還說上一世紀有個超級大洪水,已經淹到第二層了,但水退之後,整座橋依然完好如初,
這對於台灣來講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以目前照片上水量,我覺得台灣橋可能就有垮掉的危機了。
可惜羅馬工程師都絕種了,沒辦法請他們到台灣來花天酒地一下,喔不,應該是教學指導。
第一層的橋面上可以走來走去,想想門票這麼貴,
不給它走個幾回怎麼甘心呢!(其實也就是走去走回而已)
這風景區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河的左右岸都可以進場觀景,
(其實我覺得也可以開到更上游不用買票游進來。)
總之沿路在看指標的時候,會標註左、或右邊的入口,
就看開車的方向哪邊順、哪邊去吧!
Pont du Gard中的Gard指的就是這條河 (pont是橋的意思),
這河也是Nîmes的Fontaine Pradier四雕像中其一的象徵,其實四個雕像(兩男兩女)都用瓶子在倒水,
想必是指匯流到Nîmes的四條河流吧!
我懷疑法國政府有強力補強這座橋梁,畢竟這是座搖錢橋!
回頭路上抬頭隱約瞥見藍天一角。
旁邊有個山洞看起來挺神秘的,很多人探頭進去看。
估計這就是群體智障的表現,因為看到人家看就跑去看,然後三小朋友都沒看到!
咩仔抱怨差點忘記跟Pont du Gard照相了,照完就該走囉!
兩位美女騎士正在Gard河中洗馬。
打道回府,回到普羅旺斯的管區了,特地停到路邊欣賞一下藍天白雲。
夕陽西下(8pm),兩個肚子餓的台灣人在天涯。
我們還在前無車尾燈、後無車大燈的天涯上,找不太到回家的路。
還車前紀念一下這獅牌107的鑰匙。